“光明使者”天山南北送光明

发布日期:2019-06-13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光明使者”天山南北送光明

    “光明使者”天山南北送光明

    ——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真情服务各族群众纪事

    ■张斌 柳金虎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黄宗兴

    “看见啦!我终于看见啦……”

    3月29日上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眼二科检查室,主刀医师蔡岩博士轻轻揭去敷在患者艾比赞木·莫沙右眼上的纱布,这位来自南疆阿克苏新和县的63岁农民顿时激动地喊出来。她因过熟期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在没有色彩的世界里苦苦挣扎了两年,是中心的专家让她重见了光明。

    这样的欢呼声,在这家医院眼科住院大楼5个眼病专区内,经常可以听到。作为全军4个眼科中心之一,这里每年门诊量约23万人次,手术1.6万例,医院专家团队用人民军医的大爱与担当,每年为数以万计的新疆各族眼病患者留住光明,被天山南北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光明使者”。

    “名医方阵”也是“爱民方阵”

    ——“针尖上的舞蹈”诠释我军宗旨

    有人作过一个形象比喻:眼科医生是在“针尖舞台”上跳舞的人,在构造复杂的眼球上做手术,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要当好一名眼科医生,既要有超常的胆识,还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

    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就拥有这样一大批怀揣绝技的专家,他们有的专攻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有的潜心研究小儿斜弱视矫治、近视眼治疗,有的在角膜移植、眼眶外伤等方面有较高造诣。近年来,随着一例例复杂高难手术在他们手中得以完成,他们的名字也在自治区乃至全国被人们所熟知,还让不少外国眼病专家竖起了大拇指。

    中心主任高晓唯无疑是其中的扛鼎者。1984年大学毕业后,高晓唯携笔从戎,成为一名眼科军医。35年过去了,高晓唯沿着最初的道路,义无反顾走到了今天。他先后对眼表疾病、高危角膜移植、白内障等眼病和手术进行深入研究,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1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获新疆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中国眼科专家特邀代表,曾经出席在德国召开的国际眼科学术大会,交流成果赢得许多外国专家的好评。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眼科领域的复杂手术之一,主任医师肖云在这一领域潜心探索30余年,技能日益娴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肖云在疆内率先开展这项手术,为数不清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留住了光明。

    主任医师李林是白内障、角膜病治疗领域的佼佼者。他始终站在治疗眼科疾病的最前沿,与国际国内超声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发展同步,成功实施过多焦人工晶状体、散光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等高端手术。从医35年来,他先后完成各类白内障手术30000余例,没有一例失败。

    主任医师任兵在小儿斜视、弱视、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等复杂眼病检查治疗方面,具有较深的研究和较高的造诣。从医35年,他平均每年为2000多名少儿患者治愈各类眼疾。

    主任医师田艳明是治疗眼外伤、眼眶疾病的专家,他每年要主刀为1200多名眼外伤和眼眶患者实施手术,从医25年,累计完成1000余例眼眶病手术,填补了新疆地区的空白……

    在这个名医方阵中,还有一大批闻名疆内外的眼科专家。这支拥有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0人、硕士生导师5人的名医队伍,具备完成各类复杂疑难眼病诊断治疗的能力,他们日复一日地耕耘,完成一段段“针尖”上的美妙舞蹈,造福新疆各族群众。

    “治病救命”也是“助民脱贫”

    ——“专项扶贫基金”续写爱心传奇

    直到今天,巴楚县维吾尔族教师木塔力甫提起他的就医经历,仍忍不住热泪盈眶。2003年2月,木塔力甫因双眼玻璃体浑浊、左眼视网膜脱离住进了医院。正当他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时,突然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家乡巴楚县发生强烈地震,木塔力甫家中房屋倒塌,母亲负伤,两位亲戚不幸遇难。木塔力甫再也躺不住了,决定放弃治疗,省下钱来帮助家里渡难关。医护人员及时安慰他:“你的手术不能拖,否则会失明,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帮助你的!”随后,眼科中心组织专家组成功为木塔力甫实施了玻璃体切割手术,还自发为木塔力甫捐款。在木塔力甫康复出院前,中心又向院党委递交申请,免去了木塔力甫全部医药费共计1.5万余元。

    这只是眼科中心救助过的数百名贫困患者之一。每年这里接诊的20多万名患者里,既有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也有城镇下岗职工,还有贫困的伤残人员。为了治病,有人变卖家当,东借西凑,负债累累。来到医院后,他们有人连最便宜的饭菜都舍不得吃,常常就着白开水啃干馕,中心医护人员总是及时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