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易发生哪些疾病?

发布日期:2019-07-1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城市内涝易发生哪些疾病?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自7日以来,南方一直受强降雨叨扰不断。湖南、江西、福建、广西等地23个县(市)突破当地日降雨量7月历史极值,湖南衡山、江西宜春、分宜及广西灵川等6个县(市)8日突破当地日降雨量历史极值。预计,12日起,西南地区东部、江淮南部、江南中北部等地自西向东将出现新一轮强降水过程。

    全国开启强降雨"车轮战" 城市内涝易发生哪些疾病?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全国开启强降雨"车轮战" 城市内涝易发生哪些疾病?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持续降雨不论是对城市的发展,还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影响。面对多雨的天气,除了关注城市的建设问题,积极防范城市内涝,我们还应关注其背后更深层的隐患——那就是个人的疾病预防和控制。

    当我哭着对妈妈说"又双叒叕下雨了!"的时候,妈妈则叮嘱我,千万别淋雨,皮肤接触过积水后要及时清洗,衣服、鞋子如果淋湿了要及时换……确实有必要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下雨天的个人疾病预防和控制。

    为什么暴雨后,特别是引发内涝后会引发多种疾病?

    天要下雨,城市就要排水。暴雨后,因为城市的排污管道的流量比差别严重,造成生活、工业等污水从排污管道反流,街面上未及时清理的垃圾等会随着水流流动,待污水随着时间慢慢退去后,就会留下大量垃圾、黑泥。最后,往往会因为城市面积过大、建筑拥挤、输送能力不足等原因,基本不能及时清理。这简直是天然的培养基,给各类致病细菌带来了良好的繁殖环境。

    全国开启强降雨"车轮战" 城市内涝易发生哪些疾病?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这样一来,暴雨后本来人身体的自我预防能力就下降,如果再加上排水不利造成的外部环境变化,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不难理解了。这时候,加强疾病控制迫在眉睫。下面我们就通过对疾病的种类和危害进行分析,细分控制疾病的方法。

    一、暴雨后如果引发了城市内涝,应该防控哪些疾病

    暴雨过后,如果引发了城市内涝,会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应该注意和防范以下疾病的发生:

    1. 通过饮食引起的传染病流行:

    城市内涝后,大量垃圾、废物被冲入水中,使得生物源性污染剧增;同时,未能及时处理的工业废弃物可能引起严重的化学性污染。上述因素导致内涝城市的卫生环境严重受损,细菌迅速增殖,可能直接污染饮用水,因此内涝城市容易发生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比如大规模的群体腹泻等。特别是学龄期儿童,由于抵抗力低下、对污染饮用水或食物的辨别能力差,非常容易感染,并且一旦感染,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广西南宁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暴雨后居民的腹泻发生率高达11.18%,症状从轻度腹泻到高热、意识障碍均有发生,致病菌多数为大肠埃希菌。

    血吸虫病的传播:

    由于城市内涝过后,环境破坏严重,垃圾、粪便无法及时处理, 医疗保健系统受阻,药品器械短缺,不能及时进行疫情监测以及有效的防控,使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暴露和扩散。特别在南方地区,血吸虫病往往伴随着洪涝而暴发。这是由于水灾造成钉螺大面积扩散,且水灾发生时群众常赤足在水中行走,接触疫源水的机会增多,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而且内涝过后,街道中的积水常会聚集血吸虫及其他寄生虫,因此群众应该避免蹚水,如若无法避免积水中行走,需穿上防水靴,回到室内尽快清洗干净并换上干燥鞋袜。(看来妈妈说的是对的!)

    全国开启强降雨"车轮战" 城市内涝易发生哪些疾病?

    (图片来源:Veer图库)

    2. 鼠源性或虫媒性疾病的蔓延:

    夏季的强降雨后,蚊虫产卵的水体增加,造成灾后蚊媒孽生地扩大,为蚊类的孽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如果不积极防蚊,还增加了被蚊子叮咬的机会,蚊子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风险也随之上升。由于积水导致人接触自然疫源地及媒介昆虫等的机会增多,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如粪便、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包括牲畜尸体)得不到妥善处理,滋生蚊蝇,使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最后,洪水改变了鼠类的生存环境,造成高地的鼠密度上升,与人群接触自然疫源地机会增多,容易导致鼠源性疾病的蔓延。

    3. 灾后皮肤性疾病高发:

    城市内涝期间,环境高温高湿,人体皮肤长时间受到汗液浸渍,维生素消耗多而补充不足,以及各种有害生物损伤皮肤,极易引发皮肤病,常见的皮肤病有癣、浸泡性皮炎、虫咬类皮炎、痱子、阴囊炎等,癣和虫咬类皮炎对群众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城市内涝期间,应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外用防蚊防虫药物,以防皮肤受损感染。

    全国开启强降雨"车轮战" 城市内涝易发生哪些疾病?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二、如果城市内涝,如何控制疾病流行

    1.预防内涝性传染病,要从小事做起。

    一旦发生暴雨后城市内涝,首先加强灾后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重点监测发热、腹泻人群,留意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流行趋势、疫情动态,及时报告传染病与可疑传染病。如发现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扩散,并对患者的排泄物集中深埋处理、避免污染水源;同时对患者的生活用品集中消毒处理,并积极杀虫、祛蚊,防止虫媒性传染病的蔓延。

    2.防止"病从口入",每餐食用少量醋和蒜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内涝灾后,教育群众不饮用生水,不吃存放过久或已经变质的食物、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与家畜肉、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或副食品,不用洪水清洗碗筷或水果蔬菜,不用洪水漱口。

    除了注意饮食卫生之外,最好每餐食用少量醋和蒜,增强胃肠道的防御能力。此外,还要注意保护水源,防止饮用水被污染,如果饮用水浑浊,须经有效的消毒、净化后方可饮用。

    3.普及皮肤病相关常识,注意科学预防。

    城市内涝之后,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其掌握常见皮肤病方面的知识,同时教育群众保持衣着宽松、皮肤干燥。科学预防蚊虫叮咬,尽量穿长衣、长裤,扎紧领口、袖口和裤腿。被蚊虫叮咬后,应立即对病灶处进行消炎、止痒,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对患处用力搔抓,必要时进行专科治疗。

    三、连日暴雨的天气,对特殊人群的建议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强,内涝已经越来越少见,但是暴雨天气里,即使不引发内涝,还是有些与健康有关的事项需要注意,特别是某些特殊人群。

    1.谨防淋雨

    淋雨过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发生大叶性肺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由于大叶性肺炎对肺组织与呼吸功能影响较大、容易遗留后遗症,因此需要谨防淋雨,特别是大量运动后的健康人群、已经罹患呼吸道感染并且尚未痊愈的人群、罹患糖尿病、肺气肿、贫血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2.减少雨天出行

    对于病情控制不佳的患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人群,暴雨期间应该减少外出、避免受寒并适当增加室内活动,防止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

    雨中出行时,往往步伐较快、心跳加速,因此机体代谢率常会升高,心、脑耗氧量较平时增加。患有冠心病的人群,雨中快速行走常常易诱发心肌缺血、出现急性心梗;患有脑血管狭窄(尤其是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后循环供血动脉)的人群,雨中行走可诱发脑血管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发作。

    下雨天了怎么办?强降雨不仅需要防汛,还需要防病。让我们积极做好自身的疾病防控,等待雨过天晴。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