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八闽流行病学泰斗走了 她曾参与遏制甲肝流行(2)

发布日期:2019-06-0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福建首位流行病学教授

      1950年7月,易应南从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这之后,中央大学医学院易名为第五军医大学。经第五军医大学政治处主任李树森介绍,易应南与抗战时期投笔从戎的华东军区后勤部宣传部长兼文化部长韩枫相识、相爱,结婚成家。第五军医大学后改为南京大学医学院。

      1955年,韩枫调任福州军区文化部部长,易应南也南调进入福建医学院(今福建医科大学)。

      易应南进入福建医学院后,在流行病学教研室任教,曾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长期担任福建省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为福建省著名公共卫生学专家,有泰斗美誉。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告别仪式上,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林旭致悼词,他特别提到:“易应南同志是福建省首位流行病学教授……为我校流行病学发展呕心沥血,为福建省疾病防治及促进健康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这位八闽流行病学泰斗走了 她曾参与遏制甲肝流行(2)

    1981年,易应南与丈夫韩枫。

      遏制甲肝流行等

      易应南长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坚持科学研究,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20世纪50年代,闽西北地区有一种被称为“成人麻疹”的怪病流行。1957年,福建军地医学专家组成协作组,易应南担任组长率队对鹰厦铁路沿线的闽西北六个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所谓“成人麻疹”实际上是恙虫病。她带领协作组,在世界上首次从一种硬蜱体中分离出恙虫病立克次氏体,紧接着从消灭传染源、个人防护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为防治恙虫病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闽北不少地区成为丝虫病高发区。1958年,易应南带队深入南平丝虫病高发区进行调查,并针对病因采取应对措施。白天她翻山越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晚上走村串户行医,为病人做检查并送药上门,帮助当地甩掉丝虫病高发区的帽子。

      1959年,福州仓山区下渡一带不少人腹泻,易应南深入居民区开展调查工作,化验了大量人群粪便,用最快速度找到病因:饮用不洁河水所致。之后,她紧急采取双线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

      1980年和1984年春,福州两次暴发流行性肝炎,易应南主持的教研室,与省、市卫生防疫站协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病原为购自江苏启东的毛蚶。她以详实的科学数据作基础,建议政府在春节期间严禁江苏启东的毛蚶进入福州市场,由此控制了甲肝的再度流行。

      1989年,易应南带领团队,首次对福建省14个县(市)人口开展1986年~1988年疾病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我省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癌死亡率上升最快,胃癌死亡率居首位,为我省预防保健和社会医学工作指明了重点。

      易应南长期担任胃癌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组组长,还作为全国胃癌流行病学、病因学综合考察队的骨干,对胃癌病因和预防方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易应南一生著述颇丰,获奖甚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这位八闽流行病学泰斗走了 她曾参与遏制甲肝流行(2)

    标签:

    责任编辑:苏爽

    相关新闻

    “台湾研究泰斗”陈孔立教授90岁生日 厦大为他举办“学术寿宴”

    ▲两岸学者参加厦大为陈孔立教授(中)举办的“学术宴”   台海网4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薛洋 文/图)70岁的学生为90岁的老师祝寿,这一幕温馨又感人!   昨天,来自海峡两岸的学术界“大咖”齐聚厦大,庆祝“台湾研究泰斗”陈孔立教授90岁华诞。厦大也准备了三场“学术寿宴”...

    96岁泰斗仍每周3台手术...这封信让董卿当场落泪!

    近日播出的一期《朗读者》引发热议,主人公是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 节目中,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给吴老的信,让董卿流泪了。信里到底说了什么?   吴孟超:96岁每周坚持三台手术   据CCTV朗读者,今年96岁的吴孟超,拯救了超过16000位患者的余生。      吴...

    百岁国学泰斗饶宗颐书画作品展来思明啦!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