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中青年专家领军人物(组图)

发布日期:2019-06-1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中青年专家领军人物(组图)

     
     

    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中青年专家领军人物(组图)

     
     
      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左一);美国纽约纪念Sloan-Kettering教授Jatin Shah(左二);著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王天铎教授(右二);南京同仁医院院长于振坤(右一)

      荣誉光环下,不忘本色

      采访在周四的傍晚6点进行,一个小时前于振坤刚刚完成一例手术,此刻他正坐在办公室里养神。“欢迎欢迎,不好意思,手术做得有点累,稍微休息了一会儿。”痛快的开场白,将一分钟前略显拘谨的氛围消除得干干净净。

      “之所以从事耳鼻咽喉专业,最开始离不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老一辈专家的教诲。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原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国内最知名就是耳鼻咽喉学科,大学本科后期,学校为发展该学科,1985年进行了一次耳鼻咽喉专业人才选拔,于振坤就是第一个被录取的12位人才之一,后师从齐鲁医院“二王”,是他们把我领上了道。”于振坤幽默地说。记者得知,他说的“二王”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一个叫王廷础,另外一位叫王天铎,均为国内非常优秀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前者是于振坤的硕士生导师,后者是他的博士生导师。正所谓名师出高徒,1996年,年仅31岁的于振坤被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另一位重量级人物、现任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教授“相中”,进入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进行广泛的临床和科研的集中训练。不过让于振坤没有想到的是,韩德民,这位日后中国医院改革的风云人物,对他后来的人生轨迹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过前面两位王老师悉心的言传身教,于振坤走进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而在韩教授手下这些年,他的人生和事业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1997年32岁的于振坤被任命为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所长助理,次年又兼任研究所基础部主任,同时兼任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2000年任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骨干,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医师论文一等奖、山东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跨世纪人才、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杰出青年、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著名医师等称号。其间于振坤主持过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级重大科研项目。现任南京同仁医院院长,江苏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委。

      “我出生在山东阳谷县,是地地道道农村小伙。诚实、朴实、坚忍不拔,这些都是我的父辈们传给我的优秀品格。也是这些东西,陪伴着我不断向前。”交谈中,于振坤时不时会回想起农村的点点滴滴,目光中流露出别样的温暖。“别看我现在取得这些荣誉,但做人决不能忘本。”

      告别繁华纽约,回国毅然受命

      2002年对于振坤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他将从国内走向国际舞台,在世界知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年年初,于振坤得到了一个重要荣誉——作为我国唯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者荣获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者奖,并应邀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的年会。会上,于振坤幸运地得到了国际头颈外科界顶尖大腕Jatin Shah 教授的垂青,邀请他赴美交流学习。“当时正是院里大发展的时候,作为青年业务骨干,医院对我也给予了厚望。在赴美学习的问题上,韩德民院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让我终身感激。”回忆当年情景,于振坤万分感慨。

      2002年9月,于振坤赴美国纽约纪念Sloan-Kettering肿瘤中心进行博士后训练,在这个全世界顶尖的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里,于振坤一呆就是4年。

      “刚到纽约,发现我的专业英语有很多问题,没办法,只有选择用最笨的方式,每天除了研究外,就是啃外语。足足一年多,除了家和研究中心,我哪儿也没有去过。”提起这段“痛苦”的经历,于振坤记忆犹新。经过4年的“苦修”,于振坤收获颇丰:基础临床研修中,于振坤博士以第一作者在公开权威国际学术杂志发表论文6篇,合作论文6篇。同时,还利用近8个月的业余时间与韩德民、屠规益教授联合将2003年出版的《头颈外科·手术学·肿瘤学》翻译成中文,该书已于200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发行。记者了解到,这本著作的地位堪称头颈外科学的《圣经》,原作者就是邀请于振坤赴美的Jatin Shah教授。

      获得国际知名度后,于振坤在美国得到了非常优厚的待遇,独立别墅、豪华轿车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多家顶尖医疗机构向其抛出橄榄枝。就在这个时候,于振坤的恩师、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教授给他打了一个电话。“电话内容很简单,同仁医疗产业集团投资的第一个三甲标准综合性医院——南京同仁医院即将建成,要我去当院长,开疆拓土。”于振坤陷入了思考,留在美国意味着可以享受顶尖的医疗研究综合能力,优越的研究条件,丰富的医学交流氛围。可似乎回国呢?开拓市场有时候也和风险画等号。于振坤告诉记者,“说一点不犹豫那是骗人,但我还是决定,必须回去。一,我的根在那里;二,那里可能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另一个起点。”

      “从头做起”,于振坤的角色转换

      “2007年10月南京同仁医院开业,当天接诊量87人,如今平均每天1300人左右,我很满意。这说明我们站稳了脚跟”。谈到南京同仁医院的发展,于振坤眼睛里闪烁着些许兴奋。他告诉记者,南京同仁医院开业之初,他们统一思想,认为年轻的住院、主治医生和专家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医院拥有高级专家68名、博士以上学历11人、硕士以上学历59人。医院除了引进一批知名专家人才,还把年轻的住院、主治医生送到北京同仁医院跟班培训1-2年,这样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百年同仁“精、诚、勤、和”的精神,同时还依托北京同仁医院,请高年资专家常年轮班制来南京,通过教学查房、讲课及指导手术加强学科整体水平。

      于振坤用“从头做起”概括了同仁医院的特色专长,他解释说,“从头做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仁医院从零起步,有灵活的机制,有生机勃勃的医护人员队伍,有美好而崭新的开始;另一层含义是同仁医院发展是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外科为特色起步的,这些专科的专家和技术与北京同仁医院一脉相承,在全国都是叫得响的,“脖子以上的疾病”到这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现在,同仁医院的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神经外科,已经开展较多在国内处在领先技术水平的手术与治疗,形成了“从头做起”的区域优势。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两年多来诊治了大量疑难病例,耳科特色有耳显微外科、面神经疾病、位听神经疾病、内耳疾病、电子耳蜗植入等颅底及侧颅底疾病;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是同仁的优势和特色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鼻内镜颅底手术代表国内先进水平;咽喉科拥有国内先进的高分辨率显微镜、CO2激光,气管内窥镜等设备;睡眠呼吸疾病中心,拥有先进的监测、治疗设备,为睡眠呼吸障碍的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开展了“经鼻鼻内镜脑垂体瘤切除术”、“人工耳蜗植入术”、“保留喉功能下咽癌切除术”、“早期声门型喉癌的CO2激光治疗”、“各种颅颌面创伤的整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等复杂手术。眼科更是南京同仁医院的优势学科,学科模式、设备配置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为模板进行规划和建设。两年多来,北京同仁医院派驻轮值的专家携手南京同仁医院的专业队伍成功为南京市、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眼科患者实施了数百例复杂眼科手术。

      “抛去院长身份,我首先是一名医生,医生的第一职责就是要就给病人治病。”作为医院的一号当家人,于振坤在医院开诊时就给自己立个规矩:无论院务工作多么繁忙,每周要有3天上午亲自坐诊,3天上午亲自手术。这在国内医院行业实为罕见。

      于振坤的雄心:做长三角最好医院、做股份制医院的典范

      从优秀的学者到管理者,于振坤的转身堪称迅速。记者了解到,除了依托专业优势和北京同仁医院的技术优势建立特色外,于振坤还牢牢把握南京及江宁区居民的就医需求,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也深入人心,考虑到医院距离市区较远,医院开通免费就诊班车,为群众提供方便的服务。同时把社会公益事业为己任,医院走进近百个社区开展了“送健康进社区”活动,筛查300多名低保白内障患者,并为符合手术要求的患者进行免费的白内障手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医院快速反应,于振坤当晚请战赴川支援受灾地区,并于次日将募捐款项送到红十字会。在问题奶粉工作中,医院作为唯一承担筛查、诊治工作的股份制医院,增调仪器和人员,开设一站式服务平台筛查了2000多名幼儿,做到方便、快捷,受到各方好评。

      面向未来,于振坤院长更加感到肩负的重任。“同仁医院开局的良好态势仅是一个新起点,我们仍将坚定地从头做起,让南京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共享来自北京同仁‘原汁原味’的医疗健康服务。”于振坤的话掷地有声。

      特约通讯员 杨沈

      ——南京同仁医院于振坤院长专访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