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体检”为何容易隐藏猫腻

发布日期:2019-07-03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癌症体检”为何容易隐藏猫腻 


    明明没有病却被检查出癌症,打着“免费海外知名医院癌症体检”的幌子诱骗人上钩,一些癌症体检机构甚至雇佣无资质人员……近年来,癌症体检受到不少人追捧,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癌症体检机构和项目,背后猫腻不少、问题重重。

    当前,癌症体检的乱象,与癌症的独有特点有很大关系。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350万,死亡病例超200万,癌症防治难度大、疾病负担重,导致社会上存在恐癌心理,愿意花大价钱来预防和控制癌症的人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癌症确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过体检,如果出现“疑癌”指标,要确诊有癌或确定无癌,往往需要做大量检查,并且很多检查的收费昂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体检机构或医疗机构都可以大把赚钱。于是有一种奇怪现象:不少人在体检后发现癌症方面的异常指标,如某个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或者出现可疑性肿块、结节等,此后,这部分体检者可能要花数倍于体检的钱去做复查,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虚惊一场”,然而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人们大多表现得很开朗与豁达,在医生的“恭喜”之声和体检者“万幸”的感叹声中,双方显得十分和气,没有多少人再去质疑体检是否存在猫腻。

    癌症是一类特殊疾病,治理癌症体检的乱象,首先应针对社会加强癌症知识普及,让更多人明白肿瘤、结节不等于癌症,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不等于患肿瘤的风险相应上升,不少肿瘤标志物指标不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理性看待癌症,方能最大限度消除恐癌心理。

    其次,应强化对体检机构的监管。体检机构向体检者夸大患癌风险,诱导体检者做过度检查,是既不道德又违反医疗操作规程的行为。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与打击力度。

    此外,还应为体检制定规则。正如新华社报道,癌症体检需要针对特定高危人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全套癌种的筛查。各种检查都有适应症,但适应症主要是针对患者而言,体检是从健康人群中发现疾病,针对患者的适应症并不适用于健康的体检者。因此,每一项体检项目适用于什么条件、哪些人群,用操作规范为体检划出清晰的红线,利用恐癌心理搞拉网式检查等乱象就会难以为继。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